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承启之年,更是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国水环境治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污水处理时产生的大量污泥的处理处置,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向好的薄弱环节。2022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效处理处置的建议》,建议开展污泥处理处置效果评估,制定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2022年9月,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专门针对污泥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填补了该领域产业配套政策的空白,从处理路径、设施规划、空间布局等角度将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纳入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整体布局,为“泥水并重”提供了坚实支撑。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波动加剧,对公司的企业宣传、市场拓展、项目投标等经营活动都产生了一定影响。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行业格局,公司深入贯彻“稳岗保产、提质增效”的核心战略方针,坚持统筹健康办公和高效生产两手抓,以“多维预案、饱和支援”的保产策略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影响,保障了公司核心部件的各条生产线维持高效运转,各地区项目实行闭环管理与连续生产,确保了公司重大项目按质按期有序推进,实现了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扩展污泥处理主业的增长空间,牢牢把握“泥水并重”大趋势下污泥干化市场的发展机遇,大力拓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西南地区等重点区域市场;在主营业务领域积极开展与核心技术深度耦合的先进技术创新,实现了高温水源热泵技术在污泥脱水干化一体化工艺中的创新应用与协同增效;深入挖掘“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关领域的新业务模式,通过收购捷碳科技实现了公司在“双碳”领域的创新业务储备,并积极探索业务间协同发展的新思路,延伸了公司在节能低碳产业链的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8,947.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21%,其中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业务收入(含运营服务收入)72,953.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7.40%;废气净化技术装备业务收入4,019.9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31.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714.9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54%;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54,443.4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4%,公司归母净资产122,165.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0%。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公司根据“聚焦主业、以点带面、保质保量”的年度经营策略,以公司已经开展建设的项目为工作重心,集中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公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确保了公司承接的多个项目顺利推进实施。公司承接的老港暂存污泥处理服务项目,是公司首个以自有设备向客户提供污泥处理服务的项目,该项目在运营初期,受暂存污泥泥质复杂,处理难度较大的影响,项目前期进度未达预期。项目管理与技术研发团队花费了巨大精力研究污泥泥质和调性,随着相关技术难点的一一突破,完成了多种特殊泥质处理的技术储备,优化了服务类项目的运营管理方案,项目后期得以顺利实施。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污泥等物料固液分离领域的行业领军地位,为未来面向全国市场拓展各类污泥处理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该项目主要履约义务已完成。目前,复洁环保的核心技术装备不仅仅全面应用在市政污泥处理领域,同时,依托技术优势和核心装备耐高温、耐腐蚀、耐高压的性能特点,公司积极推进工业领域固液分离应用的突破,对各行业典型物料进行针对性的车载式中试设备实验,获得了良好的验证效果。2022年,公司在“煤化工”领域承接的渭化集团彬州、重化工、洁能公司及浙石化等多个气化细渣脱水干化项目顺利实施,实现了残碳进入后续动力锅炉充分利用,大幅度降低电耗,减少处理费用,改善处理环境,实现煤化工绿色环保生产;在“锂电”领域承接的三元正极材料脱水干化示范项目顺利实施,并签订了多个量产项目订单,为2023年进一步拓展“锂电”领域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持续巩固公司在节能环保领域的领先地位与综合优势,形成新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公司于2022年初成立了节能事业部,依托公司主营业务,开展节能降碳领域高新技术装备的开发与生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并进行应用与拓展。为真正实现以高效、节能、低碳、经济方式对污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公司创新开发应用高温水源热泵技术,从污水处理厂净化后的常温中水中提取热量,直接产生85℃左右的热水,为污泥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提供所需的低品位热源,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能源化,并且进一步降低了污泥脱水干化的单位运行成本,相比传统的脱水+干化“两段式”工艺,可实现能耗及单位运行成本降低30%左右,同时可显著减少碳排放。以高温水源热泵技术为核心的节能技术装备,在进一步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核心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有望依托城镇和工业领域分布广泛的污水处理厂,开辟水源热泵等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应用的独立市场空间,为公司在节能低碳高端装备的市场开拓注入了新动力300152)。截至2022年末,公司高温水源热泵技术装备已在广州大观净水厂污泥干化处理服务项目(BOT)(该项目成功入选2022年《粤港澳绿色大湾区建设典型技术与案例汇编》)、以及广州地区江高、石井、黄埔东区、萝岗等污泥脱水干化项目,深圳福永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污泥脱水干化项目、上海虹桥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干化项目中成功实现应用,且运行稳定,显著降低了上述项目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和直接运行成本,综合效益显著。“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目前国家已经在中央、部委、省市以及行业层面出台多项政策和文件,支持、鼓励双碳业务发展,明确以调整结构、节能降碳、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低碳技术、数字化转型为六大重点任务,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行业政策驱动及国家双碳战略大背景下,为持续巩固公司在节能低碳高端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与综合优势,进一步突出公司核心技术装备的低能源消耗水平与低碳排放强度的竞争优势,提升公司业务多元化水平,公司于2022年下半年,完成了对捷碳科技的投资并购,将公司业务延伸至“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全新领域。捷碳科技的业务主要涵盖碳咨询、碳资产开发与交易(开发项目类别主要包括VCS、GS和PHCER),不仅与公司“降碳增效”的产品发展路线相契合,更是公司探索新技术、开展新业务的又一重要枢纽平台。此次对捷碳科技的收购,将构筑公司双碳产业新生态,进一步推进公司力争成为全球节能低碳高端装备领域领军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实落地。截至目前,捷碳科技在手项目(包含已签发、正在申请和已签待申请)共34个,其中23个VCS项目,3个GS项目和8个PHCER项目。客户对捷碳科技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满意度高,业务拓展情况良好。在科创板发行上市,公司更坚定自身科创定位,将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源泉”,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储备。报告期末,公司研发、技术人员总数87人,占公司总人数51.18%,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68.97%。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围绕行业痛点、难点及瓶颈问题进行科研项目攻关。报告期内,公司共提交专利申请9项,获得各类知识产权授权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项,公司已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75项。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3,226.22万元,同比上升8.98%。2022年,公司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污泥全链条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公司核心技术入选《上海市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2年版)》;公司申报的“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正式获批认定为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凭借多年来技术创新领域优异的表现连续第二年获评“2022科创板硬科技领军企业”。公司秉承“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公司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公司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围绕主营业务开展,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60,022万元。投资项目为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技术装备扩建项目、环保技术与设备研发新建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老港暂存污泥库区污泥处理处置服务标段固定资产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入募集资金27,642.95万元。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技术装备扩建项目为公司扩大主营业务产能及从事技术装备生产制造研发的重要募投项目。项目位于浙江省德清经济开发区新市园区乐安村,项目占地80亩,建设年限自2022年3月起至2023年12月,项目建设包括厂房、办公楼、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员工宿舍等附属设施的基建项目,总建筑面积187,6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71亿元。2022年,公司积极推进开展该募投项目的各项工作。截至报告期末,该募投项目建筑的主体结构全面完成封顶,顺利进入下一施工阶段,整体项目建设进度超40%,符合预期计划、不存在实施障碍和延期风险。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公司产销规模的中长期增长夯实基础,进一步降本增效,推动制造业务向多领域高端智能制造迈进,奠定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长期发展的基石。环保技术与设备研发新建项目为支撑公司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的募投项目。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内,占地面积共2140m2,主要进行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新技术新装备研发、新型工业有机及恶臭废气净化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新型环境净化与修复材料研发等工作。截至报告期末,项目已完成建设进度90%,不存在实施障碍和延期风险。项目建成后,将具备技术开发小试实验、技术装备验证与改进、污水污泥技术指标检测、先进技术及装备展示等功能。研究成果将服务于各类市政污水、污泥和废气处理需求,对于提升环保治理水平和污泥等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管理体系方面,公司加强管控,提升管理效能,有效防范财务、采购及销售风险,进一步完善公司各项管理体系。严格控制投资节奏,做好资金与资本储备,稳健经营与发展,防范市场变化给公司良性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与风险。通过坚持智能制造,加强公司生产制造环节综合能力,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与不确定性,巩固和提升公司在核心装备制造端的优势与地位。在合规建设方面,公司依据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章制度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对《公司章程》及其他相关内控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就此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制度宣贯,为加强上市公司治理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撑。同时,公司管理层积极落实董事会决议,依法依规履行职责,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合规与投资者关系管理,不断提升公司合规运作水平,营造了公司合规守约的氛围,公司治理呈现出积极健康、良性发展的局面。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当前,在公司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必须做好人力资源前瞻规划。通过定向挖掘储备项目管理人才,分阶段配置到位;以专项招聘,填补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缺口;通过校园招聘管培生储备未来高潜人才;通过与对口院校的校企合作实现一线员工批量补充。为保持各级员工可持续发展职业通道,开发人才、留住人才,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职位序列,进行岗位评价和划岗归级,搭建“管理、技术、业务”三条职业发展通道,形成各类人员的纵向发展阶梯及横向跨系列发展机制;完善员工从岗位进入、晋升到让渡、退出等较为规范的动态管理制度。复洁环保是一家专注于污泥等物料脱水干化与固液分离、恶臭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净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上海。2020年8月17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以污泥处理为主营业务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公司的发展以“创新”为根本,愿景是成为全球节能低碳高端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复洁环保作为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工业固废与特种物料固液分离、废气净化领域的先行者,同时也是相关行业及团体标准制定的倡导者与积极参与者,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和废气净化系列技术等核心技术,并具备相关核心部件的生产制造能力,已成为国内在市政与工业污泥脱水干化减量领域技术领先、有重大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站)提供污泥脱水干化及废气净化技术装备及服务,集高端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集成、安装与运维服务为一体;同时,依托核心技术,公司业务逐步向工业固废与特种物料固液分离、节能降碳领域拓展。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装备主要针对污泥等难处理的物料以及要求滤饼含水率低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可广泛应用于市政与工业污泥的脱水干化、以及石油化工、煤炭、食品、制药、有色、轻工等行业固废或特种物料的固液分离。截至报告期末,该装备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市政、工业领域50余项污泥、特种物料脱水干化项目,承接项目污泥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总规模超132万吨/年,相比传统工艺,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3.5万吨。针对市政恶臭气体和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难题,公司拥有包括活性氧离子净化、生物滤池净化、复合物化净化、分子捕集催化氧化等系列废气净化技术与成套装备,能够面向以上海地方标准为代表的全国一系列严格的排放标准,提供从密闭-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的废气处理全流程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承接项目的废气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已超过750万立方米/小时,对难降解的恶臭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有效治理与污染减排,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公司主要通过向用户交付使用自主研发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废气净化成套技术装备,以及提供相关的备品配件销售、运营服务、维保服务等,以获取收入与合理利润。具体来看,公司的盈利模式分为三种:一是向客户销售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废气净化成套技术装备,并提供工艺设计、核心部件制造、安装调试等服务,这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为使用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废气净化成套技术装备的客户,提供常年的运维服务;三是为客户提供污泥处理服务和解决方案,如上海老港暂存污泥处理服务项目,按照合同约定总量和服务期限,在相应期间的污泥处理量确认收入;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大观净水厂污泥干化处理服务项目,为BOT模式,运营期分10年确认收入。公司紧密聚焦污泥处理处置、工业固废与特种物料固液分离、恶臭与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节能降碳高新技术装备等领域,以“自主创新”为根本,通过自主立项,持续开展各项研发任务,形成主要核心技术与产品;同时,公司积极借助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先后与同济大学、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宁夏神耀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围绕污泥资源化、新型环保材料、物料固液分离、污水污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主题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并积极进行成果转化及工程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首先,公司对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等进行持续优化,进一步降低能耗及运营成本,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节能环保降碳指标持续优化,并针对煤化工、锂电等固液分离领域特定的市场需求,进行工艺的升级和改进;其次,在脱水干化的预处理工序——污泥调理调质等环节,公司积极开发系列新型药剂,以灵活应对污泥泥质的地域、季节、行业变化;最后,在污泥处理处置的末端——污泥干化产物以及污泥热化学处理后残渣的处置与利用环节,公司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面向多元化途径,积极推动末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为自主销售,通过参加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公司销售部负责营销管理工作。公司销售人员负责市场开拓,获取项目信息,邀请客户参观公司建设的项目,技术人员根据客户具体情况设计方案,客户对方案进行具体论证并确定方案,公司投标并中标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根据销售合同要求执行采购和生产任务,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各个阶段的项目任务,同时按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确认收入。公司采购部负责供应商的开发、评估、维护,采购合同签订及采购合同管理等。除核心部件自主生产外,其余外购设备根据公司技术要求委托供应商定制化生产。一般情况下,公司的采购均按照销售、生产订单进行采购,当预计主要原材料价格将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认为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时,采购部提出申请并经管理层审核通过后,可以提前采购部分原材料进行储备。公司已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采购部、工程技术部通过市场调研、实地考察、工厂监造和出厂验收等方式,对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供货周期、价格、售后服务及时性等多方面实行年度考核,优胜劣汰,定期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不断提高供应商品质管理。公司主要生产或服务模式典型流程可分为项目信息收集与评估、招投标、合同签订、工艺设计、物资采购、核心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维服务八个阶段。公司产品性质和市场特性决定了公司的销售和生产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以及客户的实际状况进行订单式生产。公司销售部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由项目管理部负责合同的执行。项目管理部根据合同及客户需求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工程技术部根据合同、客户需求及项目实施计划完成相关设计工作并制定采购清单和技术要求,装备制造中心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安排核心部件及相关配件的生产,采购部根据合同、采购清单和技术要求完成外购设备的采购,项目管理部负责设备到货、安装调试、验收交付等工作,确保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也会根据市场预测、生产能力和库存状况生产少量通用配件,以提高交货速度,并充分利用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所有产品的安装服务工作采取外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公司完成项目设计、安装指导、调试等工作,最终交付客户使用,并提供后续运维服务。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主营业务所属行业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C3591)”;根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公司属于“7.2先进环保产业”项下的“7.2.1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近年来,随着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水环境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在污水处理时大量产生的污泥却没有完全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向好的薄弱环节。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效处理处置的建议》,建议开展污泥处理处置效果评估,制定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并拿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污泥资源化利用工作,污泥问题也连续两年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污泥问题已成为国内污水处理厂的“心腹大患”。核心原因在于,过去国内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水轻泥”的现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很快,但污泥处置设施大幅滞后,随着国内生态环境水平的日渐提升,面临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大量污泥,如何对其进行安全、规范的处理处置,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已成为污水厂面临的重大难题,并为污水处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据住建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4,592座。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污泥产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趋势。住建部2022年10月发布的《2021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表明,2021年全国城市及县城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量已突破8,109万吨(以含水率80%计),继续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相较于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的能力和水平严重滞后,环境风险凸显,形势十分严峻。污泥是污水、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呈胶状液态的物质,集聚了污水中30-50%的有机污染负荷,并富含大量不同形态的水分。污泥的有机物含量高,有机物种类复杂,泥质波动性大,且含有重金属、寄生虫卵等复合型污染物,脱水性能差,且二次污染风险高,目前已成为全球固液分离领域公认的最难处理的物料之一。污泥的减容减量,需要根据不同含水率的污泥特性选择相应的处理技术,进而得到不同含水率的污泥产物。常见的单元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泥浓缩、污泥预处理(调理调质)、污泥(深度)机械脱水、污泥(热)干化等。当前,国内城镇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一项全社会亟待正视与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特别是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迫在眉睫。基于我国国情开展的多年实践表明,某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应用,导致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二次污染、污泥处理产物出路不畅等问题,不仅没有实现污泥问题的解决,还产生了新的问题和隐患,甚至通过中央和地方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了诸多违法违规处理处置污泥的典型案例。因此,近年来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在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的政策规划标准的引导下,国内东部城市、中西部大中城市以及其他有条件城市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积极推进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尤其是位于相对发达但土地紧缺的华东、华南地区部分一、二线城市,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已逐步形成了“污泥脱水干化+焚烧”、“污泥厌氧消化+沼渣脱水干化+土地利用”等技术路线,建成投产了诸多示范工程和标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其中,污泥的脱水干化已成为污泥处理主流技术路线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基础。我国过去长期“重水轻泥”,严重制约了污泥处理处置总体水平的提高,而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发展,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已普遍达到或超过污水厂总运行费用的50%。随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类政策、法规、规划的陆续出台,“泥水并重”的态势正逐步形成,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的标准也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提出,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要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的成本并合理盈利。2020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污水处理成本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成本。长江经济带11省市要根据形势发展,按照长江水污染防治目标要求,考虑污水排放标准提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等成本合理增加因素。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提出:各地要按照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和污泥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费标准,并根据当地水污染防治目标要求,考虑污水排放标准提升和污泥处置等成本合理增加因素动态调整。上述要求已逐步在近年来新建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中得到了贯彻落实,为今后广大污水处理厂加大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投资力度提供了现实动力。4)近年来国家、地方相继出台的环保政策与规划,为污泥脱水干化减量释放巨大市场空间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多项政策规划,对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202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全文中31次提到污泥,“泥水并重”态势日趋明朗;东部城市、中西部大中城市、其他有条件城市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积极推进污泥资源化;土地资源紧缺的大中城市推广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干化+土地利用处置模式。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2025年国内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重点推动市政污泥处置与垃圾焚烧等有效衔接,提升协同处置效果。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广污水处理厂污泥沼气热电联产及水源热泵等热能利用技术;提高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厂网配套、泥水并重,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2022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指出: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大中型城市鼓励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处置模式,将垃圾焚烧发电厂、燃煤电厂、水泥窑等协同处置方式作为污泥处置的补充。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提升至95%。202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印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强调泥水共治、因地制宜,以污泥无害化处理为核心,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落实建管并举,完善全流程管理体系。《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污泥出台的方案,填补了该领域产业配套政策的空白,从处理路径、设施规划、空间布局等角度将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纳入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整体布局,为“泥水并重”提供了坚实支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天,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以上海、江苏等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也在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泥产量方面排名全国前列,近年来,在国家有关行业政策的引导下,上海、广东、江苏等地持续推进城镇污水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并密集出台了地方性的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或规范,对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任务目标的完成和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进步和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上海、广东、江苏等地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上海市排水“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十四五”规划》、《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文件,规划至“十四五”末,上述地区新增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9,000吨/天(按含水率80%计)。随着相关规划的相继出台,为重点地区污泥处理处置释放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引领下,污水处理能力与污泥产量排名全国前列的其他主要地区陆续出台了地方城镇污水处理或排水规划,对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都进行了详细规划,市场空间可观。其中《成都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生活污泥日处置能力2,150吨。污泥无害化率达95%。《重庆市城镇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指出:十四五期间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能力从5,837吨/天提升至6,710吨/天。综上,行业与技术需求、费用标准、政策规划三管齐下,在释放污泥处理处置未来市场空间的同时,提出了污泥在污水厂内实现脱水干化减量、实现水泥气同步治理、绿色低碳、节能循环、环境友好、智慧高效等一系列目标要求,为行业技术发展、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指明了方向。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主要产生于水污染治理(包括污水处理、污泥处理、配套泵站)、固废处理(如垃圾处理)、工业废气、公共建筑等多个行业,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恶臭污染物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等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恶臭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组成的废气,已成为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根据生态环境部全国环保举报管理平台统计,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恶臭/异味投诉举报为9.8万件,占全部环境问题投诉举报件数的22.1%,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投诉案例呈上升趋势,部分污水处理厂被新建居住区或商业区包围,又因为工艺落后存在臭气散逸的情况,成为城市中重要恶臭污染源。根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显示:2021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9491.8亿元,其中工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为2222.0亿元。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的提高,大气污染防治逐渐进入细分领域,恶臭污染催生的治理、监测和监管等领域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量级,市场需求旺盛。我国恶臭污染物治理与污水处理,脱硫、除尘等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从事恶臭污染物治理数百家企业多为2002年之后成立,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由于恶臭污染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社会危害性,《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均将恶臭污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列为重点污染防治对象,《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也将制、修订恶臭污染及挥发性污染物的相关标准列入规划。《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改造及恶臭治理。除国家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外,以上海、天津、山东为代表的发达地区不断提升废气排放地方标准,如《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城镇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982-201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059-2018)等。这些标准的相继出台与实施,促进了废气净化技术水平和治理效果的显著提升,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恶臭污染物,按作用机理不同,解决方法可分为密封法、稀释法、掩蔽法和净化法四大类。净化法作为最彻底的解决措施,主要是对收集的恶臭气体采用吸附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催化氧化等技术进行处理。恶臭污染处理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恶臭物质的来源、浓度、性质及处理要求决定。但由于恶臭物质的非单一性和复杂性,单一的恶臭处理技术很难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将各种技术进行组合,形成复合型恶臭污染物处理技术工艺,从单一的处理单元发展为多种技术组合式应用。目前,在我国生物滤池、催化氧化净化技术装备等系列高效废气复合净化技术装备在废气净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本领域的主流工艺环节。城镇污泥组分复杂,固液分离难度大,传统的“两段式”污泥脱水干化工艺通过污泥脱水设备(包括带式压滤机、离心脱水机、板框压滤机等)和污泥干化设备(包括桨叶干化机、圆盘干化机、流化床干化机、带式干化机等)联用对污泥进行处理,以实现污泥减量,但由于两类设备在技术原理、工艺流程、设备结构等方面均有显著差距,难以通过将二者组合成一体的方式,实现流程短、效率高、占地小、污染低等技术优势,因而只能选取某一类特定设备作为基础,聚焦关键技术,开展创新研发。多年以来,虽然国内外行业内多家知名企业均尝试依托离心脱水机、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等传统机械脱水设备为主体,开发集脱水与干化功能于一体的先进固液分离装备,但除复洁环保依托板框压滤机这一具有最大化机械脱水能力的脱水设备自主研发成功并实现应用外,其他均未实现市场化应用,其主要技术门槛体现在一体化工艺和核心部件两大方面,其中,一体化工艺需要攻克污泥驱水机制复杂、系统集成度高、工艺技术难度大等难题,而核心部件需要攻克耐高温滤板综合技术要求高,生产制造技术难度大等难题。随着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恶臭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领域排放标准的提升,行业发展得到持续关注,相关企业数量日益增加,废气“生物+物化”技术路线在细分领域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净化工艺和工程应用体系,其技术门槛主要体现在污染物识别、工艺设计、计算模拟、运行控制、以及关键材料等方面,例如恶臭污染物的精准识别与控制、复合式废气处理工艺的改进与优化、高效反应器的创新设计、新型填料的开发等,同时需要通过各类技术的体系化运用与高效集成,方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实现各类废气污染物的精准控制与稳定达标。公司独创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从研究开发到应用经过多年市场检验,已成为由生态环境部2019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工信部、科技部《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等多个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目录中污泥脱水干化领域入选的唯一技术。202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公司参与完成的“污泥全链条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被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评为“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这是公司坚持走节能低碳发展道路,深耕一体化核心技术与装备收获的又一重要荣誉。2022年9月,“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成功入选上海市发改委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评选发布的《上海市绿色技术目录(2022版)》,体现了公司核心技术在节能降碳领域的卓越创新力。公司的核心技术装备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场景多元,已在国内多项重大工程和高标杆、高难度的危废污泥减量项目中成功实现了推广应用。截至报告期末,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市政、工业领域50余项污泥、特种物料脱水干化项目,包括锂电、煤化工、半导体等领域,承接项目污泥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总规模超132万吨/年(超3,600吨/天)。其中在上海、广州承接项目的污泥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总规模已分别占上海、广州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规模的近25%。公司在该领域已承接了上百项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恶臭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废气处理项目,包括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体化活性污泥法生物反应池)提标改造工程除臭提标项目、上海竹园片区污泥处理处置扩建工程(上海市污泥集中处理三大片区之一的标杆工程)除臭项目、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二期工程(国内首个接收半干污泥的污泥焚烧工程)除臭项目、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除臭项目、浦西总线格栅井除臭改造工程项目、大宁汾西等10座泵站除臭系统达标完善工程项目等多项上海市级重大工程项目,废气处理设施的总处理能力已超过750万立方米/小时。综上,依托于核心装备技术领先、安全节能等显著优势,复洁环保真正实现了“水泥气同步治理”,以实际行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为重点发展地区市政和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泥大幅减量、废气深度净化、区域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环保督察等任务的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有效助力落实国家“碳减排”“碳中和”的目标,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我国水务行业迎来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一方面,双碳目标下,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污水处理厂开始探索并开展光伏发电、水源热泵、再生水回用等节能降耗技术;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的关于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顶层设计方案,在优化污泥处理结构、加强污泥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部署,并提出了完善价费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等保障手段,充分显示了从“重水轻泥”到“泥水并重”的治理理念的转变,行业对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面向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行业也迎来新的市场机遇,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将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相关短板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1)紧抓市场机遇,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流域生态保护将成为行业新的热点,智慧水务数字化进程也将持续推进,高质量、高标准是水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仍是行业的重要市场领域。(2)重点培育低碳技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源热泵技术、污泥沼气热电联产技术、“光伏+”模式等一系列节能技术和服务模式将在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推广应用。(3)关注县城污水治理市场,助力县城城镇化建设。国家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迎来一波高潮,“十四五”时期黑臭水体治理范围扩大到县级城市,带动县域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流域治理市场的可持续增长。(4)污泥处理处置水平将获得大幅提升,无害化和资源化实施力度将加强。进一步优化处理结构和加强设施建设,鼓励回收利用营养物质、焚烧灰渣建材化利用等,并鼓励建立行业采信机制,畅通污泥资源化产品市场出路,污泥处理大市场即将来临。公司的核心技术是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废气净化系列技术以及节能降碳技术。我国城镇污水厂污泥量大、质差,在世界范围内十分罕见,国外既有的污泥处理处置理论及技术难以切实解决当前我国在污泥泥水分离、脱水干化技术与装备领域面临的特殊困境。公司自主研发成功了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集固液分离与滤饼干化为一体,能自动完成整个脱水干化循环。可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泥、工业(危废)污泥、工业固废以及特种物料的脱水、干化,从而达到减容和减量目的。公司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创造性地将机械压滤脱水与真空干化技术合为一体,可将污泥含水率由90-99%一次性降至30%以下,实现高效脱水、低温干化和工艺节能,降低了二次污染风险。公司作为课题主要参与单位和子课题牵头单位完成了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验收结论为:“开发了污泥低温真空脱水干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处理新设备,填补国内外空白”。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耐高温干化滤板,是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的核心部件,集过滤、压滤、抽真空、加热和干化等功能于一体。该部件早期依靠进口定制,供货周期长,且成本相对较高。2015年以来,公司研发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发了耐高温干化滤板的生产制造技术与装备,并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表明,公司自主生产的干化滤板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进口定制滤板。公司耐高温干化滤板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创新开发了超大容量在线卧式塑化注射压缩成型Onine-HPICM工艺,自主开发了独特的创新型模具,优选特殊原材料和化学合成配方,从分子结构层面解决材料的耐温耐压等问题,创新开发了国内外同行业最大吨位(大于60000KN)的超大型油压滤板成型装备和超大注射量(大于350kg)的射台,并具有高精度程序控制等功能。公司干化滤板的生产制造从投料、成型、定型到最终加工装配实现全自动程序化,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上述创新工艺、技术与装备,公司自主生产的干化滤板,耐温性能从常规的50℃提高至120℃,机械强度大、传热效率高、密封性能好、温度大幅升降耐受力强,多项性能指标超过国外定制产品,同时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对进口定制产品的完全替代。公司自主开发的干化滤板,不仅能够满足脱水干化工艺对于核心部件的苛刻性能要求,同时在生产工艺、产品设计、生产装备、自动化生产等方面形成了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与目前污泥无害化处理市场中主流的机械脱水+能源干化“两段式”技术相比,公司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优势显著。相比污泥脱水+干化“两段式”技术,公司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可将污泥含水率从源头一步降至40%以下,且污泥处理全过程安全可靠、环境友好、智慧高效,产能无衰减,处理产物适应多元化的处置出路;同时,基于公司“一体化”技术对污泥脱水干化全程能耗的显著降低,经公司测算,依托该技术近年来的广泛应用,相比传统“两段式”技术,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3.5万吨,节能降碳效益显著。同时,相比机械脱水+能源干化“两段式”路线,公司一体化技术路线在设备总投资成本方面基本相当,而单位运行成本方面在日常运营的能料消耗、人员投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性,且污泥处理全过程环保、安全、低碳,无产能衰减,因此公司技术路线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具备较大优势。针对市政恶臭气体和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难题,公司可提供从密闭-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的废气处理全流程解决方案,并与同济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分别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有力保障了在同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公司在收集、加盖与送风的设计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气流组织流态进行仿真模拟,提升废气净化系统的整体治理效果;同时,熟练运用包括钢化玻璃+不锈钢骨架、玻璃钢盖板、反吊氟碳纤维膜等多种密闭加盖(罩)技术,实现对废气源头的密闭与高效收集。公司还形成了以生物滤池净化技术与物化净化技术为代表的两大类废气净化技术,并可将两大类技术进行灵活组合,形成复合式废气净化成套技术,分别针对大型污水处理厂、大型排水泵站、大型污泥车间、大型工业企业等不同应用场景及废气净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复合型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最具代表性的“基于生物滤池的复合式废气净化成套技术装备”,面向废气净化领域全国最严排放标准的要求,可实现废气在净化系统内的连续多级净化处理,以保证实现较高的污染物净化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在节能降碳领域,公司创新开发应用高温水源热泵技术,通过吸收污水厂的中水显热用于污泥干化,制取85℃高温供水,实现了从污水厂内获取污泥干化热能的技术突破,促进了污水资源化、能源化,进一步显著降低了污泥脱水干化的全程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并可通过拓展应用方式满足污水处理厂内有关设施及建筑物的制冷供热需求。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其显著的节能、降碳特征将成为替代化石能源中低温热能生产的最优技术方案。根据公司参编的《热泵助力碳中和白皮书(2022)》预测,至2030年国内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将超400亿GJ,而潜在可改造的中低温用热量将超250亿GJ。公司持续推进和实施“技术创新战略”,通过自主研发与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工艺技术和设备,同时大力开发高新技术工艺与产品,积极实施成果转化,稳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2022年,公司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污泥全链条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成功入选上海市发改委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评选发布的《上海市绿色技术目录(2022版)》,“绿色低碳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在广州大观净水厂污泥干化处理服务项目中的应用”获评“粤港澳绿色大湾区建设典型技术与案例”,“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获批认定为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上述成绩的取得,对于公司在节能低碳高端装备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坚定定位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夯实公司的技术竞争力。2022年,公司新获得各类知识产权7项,其中新增国家发明专利2项。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超75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累计承担9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并累计参与编制各级各类标准超20项。报告期内,公司现有研发及技术人员8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51.18%,拥有化工、机械、环保、材料、电气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各层次科研开发人才、成果转化人才及高级技能人才,核心成员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在研发总体规划、工艺设计与计算、机械结构设计与仿真模拟、设备选型与制造、加工安装、运行调试、效果保证与性能优化等技术研发全程形成了公司特有的竞争优势。研发团队的专业、工作经历、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具备较强开拓创新意识,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对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公司管理团队主要成员均具有节能环保行业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节能环保行业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经验。公司已从市场营销、采购供应、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形成了适合公司的成熟管理模式。公司管理团队、核心技术团队中大部分成员从公司创立初期就在公司服务,具有多年行业技术及丰富的管理经验,使得公司的技术研发及经营战略紧跟行业发展方向。公司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股权激励等使管理层、中层管理干部及核心技术人员大多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人员结构较为稳定,为公司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创造性地将机械压滤脱水与真空干化技术合为一体,可将污泥含水率由90-99%一次性降至30%以下,实现高效脱水、低温干化和工艺节能,降低了二次污染风险。公司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完成的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通过验收,结论为:“开发了污泥低温真空脱水干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处理新设备,填补国内外空白”只需常规絮凝剂,无需其他额外添加剂,污泥干基不会增加,使污泥得到充分减量化,同时降低污泥处置出路的限制和环境风险。低温真空干化过程全封闭负压运作,污泥进入脱水干化系统后,不再与其他运转部件产生动态接触,无磨损隐患,无粉尘爆炸危险。采用温度较低的85-90℃热水作为加热介质,比直接使用高压蒸汽更安全、更经济,还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烟道气、热水、污水源热泵或者低品位的余热蒸汽作热源。污泥脱水干化过程实现全部自动化集成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中无需人工干预,劳动强度低,维修维护简单。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工艺,相比传统的机械脱水+能源干化“两段式”污泥脱水干化工艺,具有全过程运行环保、安全、低碳、无产能衰减等技术优势,同时运行药剂投加量低50%以上、热源能耗节省15%以上,并在人员投入、维护保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综合成本更低。干化滤板,是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的核心部件,它集过滤、压滤、抽真空、加热和干化等功能于一体。过去依靠进口定制,供货周期长,且成本超过了整个装备成本的50%。公司研发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发了耐高温干化滤板的生产制造技术与装备,并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表明,公司自主生产的干化滤板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进口定制滤板,实现了对进口定制产品的完全替代。近年来,公司重点深耕政策导向明确、环保要求高、治理力度大的上海等华东市场及广州等华南市场。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全国及地方性等一系列污泥处理处置相关的战略规划、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出台和推进落实,助力了公司的核心技术装备在全国范围内及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区域拓展方面,公司除继续保持在上海、广州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之外,将业务从上海、广州地区逐步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西南地区等全国多个省份,为搭建全国经营网络奠定了基础。在应用领域拓展方面,公司积极推进相关设备和工艺在其他应用领域的突破。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持续优化一体化设备及工艺,并对各行业典型物料进行针对性的车载式中试设备试验,部分行业项目相继落地。2022年公司在煤化工、锂电领域的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客户认可度高,为进一步拓展“煤化工”、“锂电”等领域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持续稳步推进下游新领域市场的拓展应用,多领域市场格局初现。复洁环保上市两年来,经营发展能级、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关注度等都得到了明显提升。资本助力之后,给公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充足资金保障,加快了研发项目、产能扩建的进展,推动了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同时,也让公司战略布局更全面,一方面继续围绕主营业务,加速产业链资源整合,在关键技术、关键材料、高端部件等方面实现战略布局,另一方面,公司尝试在相关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开拓市场、扩大产业规模,深入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上市公司价值的不断提升。公司自主研发搭建了基于物联网的环保装备智慧运维管理服务系统,承担了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并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促使装备管理精细化,积极推动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运营维护从传统的线下手段向“互联网+”的智慧化技术手段转变,同时提升环保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监督管理水平,为装备运营维护服务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来源,显著提升公司作为装备供应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服务能力及效率。(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未来,在行业政策、地方规划的持续驱动下,污水厂内污泥深度减量的需求将不断释放,如果同行业竞争对手研发出在安全、环保、节能、智能化等方面更具优势的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而公司不能相应及时地升级、更新现有技术,则公司在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领域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可能面临核心竞争力降低的风险。未来,如果国家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进一步严格,对废气净化技术的处理效果要求进一步大幅提高,公司未能研发出更高标准的废气处理技术装备,而同行业竞争对手研发出处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废气净化技术装备,且公司无法对现有技术进行升级或产品更新,则公司在废气净化技术装备领域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可能面临核心竞争力降低的风险。公司所处的污泥处理处置及废气净化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相关技术成果需要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接受严格的检验。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员,通过长期研发才可能成功。如果公司在研发过程中未能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或产品性能无法达到预期,则可能出现研发投入未取得预期效果的风险。公司提供服务的客户来源于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销售区域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等地,其中上海地区占比较高,报告期内,上海地区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86.66%,公司对华东市场、华南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性依赖风险。未来,随着二三线城市环保要求的提升,对公司产品需求的增加,如果公司不能有效开拓新的市场、维护已有业务,可能存在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业绩下滑的风险。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先进环保产业,国家加快推进节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巩固并扩大竞争优势,不能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水平、设计质量,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报告期内公司有一个BOT项目处于运营期,BOT业务相比公司现有以设备供货为主的业务,项目资金量大,资金占用周期长,若未来公司大量拓展BOT业务,将可能导致公司营运资金紧张,存在公司整体业务发生不利变化的风险。“十四五”以来尤其是2022年以来,国家在“双碳”、污染防治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密集出台各类政策与规划,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发展机遇良好;与此同时,在百年变局背景下,若今后产业政策和行业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或宏观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污泥处理处置、废气净化、节能低碳领域的投资减少,公司在经营策略上不能及时调整,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存在行业投资减少的风险。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站)提供污泥脱水干化及废气净化技术装备及服务,与国家相关政策紧密关联。然而国家和相关部门有关本行业的产业政策、相关法律及实施细则在出台时间、实施力度等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和滞后性,该种不确定性和滞后性将可能导致下游市场产生波动性,从而影响公司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大,虽然我国经济仍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但未来的增长速度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复洁环保将贯彻“稳主业、重技术、谋发展、拓新域”的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求真务实的工作总基调。依托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核心技术装备和水源热泵技术装备,牢牢把握“泥水并重”大趋势下污泥干化市场的发展机遇,落实“以点带面”的营销战略,大力拓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西南地区等重点区域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份额;基于工业生产领域试点项目的优异成果,持续探索和丰富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展示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在工业生产领域的技术优势,挖掘公司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市场空间;借力捷碳科技“双碳”平台的发展,积极探寻与主营业务具有协同效应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司节能低碳新生态的构建。在“十四五”末,复洁环保力争成为国内节能低碳高端装备领域头部品牌之一,向成为全球节能低碳高端装备的领军企业迈进,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2023年,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理念,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重点开展以下工作:2022年,《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出台,填补了污泥领域产业配套政策的空白,从处理路径、设施规划、空间布局等角度将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纳入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整体布局,为“泥水并重”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给2023年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2023年,公司将继续突出营销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完善营销网络。立足国内重点市场精耕细作,深挖老客户的业务需求,努力将公司品牌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做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优质客户占比。同时,公司将通过多渠道开发、合作等形式持续加大新区域、新市场、新应用场景的拓展力度,寻找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新区域市场,扩大业务覆盖范围。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理念,面向“双碳”战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污泥全链条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主题,充分依托募投建成的研发基地,汇聚产学研等各方资源,聚焦污泥泥质研究与调理技术开发、低温真空工艺优化及拓展、污泥及焚烧产物资源化利用、节能低碳高端装备数字化低碳化研究等主要方向,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以先进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与业务升级,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公司节能事业部将依托高温水源热泵技术等节能降碳技术,协同捷碳科技的碳咨询、碳资产开发与交易业务的拓展,充分利用公司在市政领域的优势资源,在污水厂内依托高温水源热泵打造并拓展以节能降碳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场景。同时,公司将积极探索“建标杆、降能耗、创新收”的增效耦合型业务发展模式,以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核心技术装备打开市场,以高温水源热泵技术装备增强减碳效益、降低运营能耗,以捷碳科技碳咨询和碳资产开发业务挖掘减碳效益的经济附加值,缩短公司核心技术装备项目的投资回收周期,全面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实现增效业务循环。2023年,公司将围绕“构建节能低碳新生态”的投资战略,积极探寻与主营业务具有协同效应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致力于提升公司核心技术装备的技术优势,降低公司核心技术部件的生产成本和公司运营服务类业务的项目费用,扩展公司产品在锂电、煤化工、电子、汽车、制药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场景。为公司构建节能低碳的产业新生态,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公司将集中精力加快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规范使用募集资金,保障“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技术装备扩建项目”和“环保技术与设备研发新建项目”按质按期完成建设,公司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部件产能按预期释放,为公司核心技术部件相关业务的独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司将积极适应内外部形势,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新的提升和跨越。2023年公司将继续围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更迭”的人才战略,做到自主培养与市场化选聘结合,以包容的企业文化为依托,吸引更多认同、符合公司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并进一步完善人才考核评价、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做到发展通道与专业职级更好结合,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发展的通道、奋斗的舞台、出彩的机会。同时,进一步完善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提升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水平。公司将继续加强在财务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管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以往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公司运作的机制和流程,不断推动企业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从而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效率。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